读懂英文不容易
如今有一种流行的说法,说翻译的最大问题是中文,很多翻译的问题来自译者无法准确妥当地用中文表达原文的意思。这种说法暗含的前提是:译者能完整准确理解原文的意思。确实,现在大家的英语水平都有很大提高,读读英文材料都没什么问题。但是这也只是“读读”而已,真正要做好翻译,必须能读懂英文,而读懂英文恐怕不是太容易的事情。
很多人认为英文比中文更容易阅读。中文像写意的水墨画,讲究“文气流通”,不一定要有严格的主谓宾、定状补;英文则更像严密的组合体,讲究逻辑清晰、结构完整。总的来说这种说法没错,如果具体到非小说类题材,英文应当更容易理解。然而无论英文中文,文字背后的信息应当是连贯的,逻辑应当是自洽的,知识应当是有规律。这也不难理解,作者在文字背后的思维应当是顺畅的,不会前一段说天上后一段说地下好,上一段说东边好下一段说西边好——即便真是这样,也需要有恰当的转折。
在写作时这往往不是问题,因为作者是先有统一观念,明确知道自己要说什么,然后才落实为多段文字的,如果逻辑混乱经脉逆行,多半写不出来东西。但是读者和译者却是要反过来,要根据文字逐字逐段“还原”出来原作者的意思。读者没法钻到作者的脑子里去看看作者当时真正想说的是什么,只能通过文字来设想和拼凑译者“想说的东西”,如果是译者,还需要根据译者“想说什么”来对译文做必要的改动,保证译者“真正想说”的话得到了准确的传达。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哪怕单词都认得,搭配都熟悉,句子全明白,也未必能做好翻译。换句话说,这时候其实不算“读懂英文”。
之所以谈到这些,是最近帮朋友看了一点翻译稿,有感而发。
大多数软件开发者……最大的错误就是没有把自己的开发事业当成生意来对待。不要被愚弄了,当您一头扎进靠写代码为生的世界里时,你与中世纪小镇里某个开铁匠铺的并无二致。时代已然改变,我们中大多数人为公司工作,但是技能和职业属于自己,我们总能选择别的地方另起炉灶。
你觉得有问题吗?字句上来看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仔细想想呢?
上面一直在说开发者要有“生意人”心态,所以开发者和铁匠没有区别,然后说“时代已然改变”,那么下面应当说如今的开发者与铁匠不一样了。可是,后文分明还是说如今的开发者和铁匠的相似性嘛。不过,最后的“另起炉灶”又有点问题,现在大家都是为公司工作,那么“另起炉灶”是换家公司吗?那么跳槽和“开铁匠铺的”有什么关系?
看看原文,就能解开心中的疑惑了。
Don’t be fooled; when you set out into the world to write code for a living, you’re no different than the black- smith of old times setting up shop in a medieval town. Times may have changed, and most of us work for a company, but our skills and our trade belong to us and we can always choose to set up shop somewhere else.
仔细看看,原文作者还是很讲究的。Times may have changed,不是肯定“时代已经不同”了,而是虚晃一枪说“时代或许已经不同了”,这是“以退为进”加强论证的——你别以为现在事情就有什么不同,开发者还是铁匠一样的手艺人呢。同时为了加强这种效果,作者还用了一层重复,前面说setting up shop,后面说set up shop。set up shop根本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回去单干”的意思。所以总的来看,这是“表达-让步-重复表达”的强化结构,这样的表达是完整、流畅、自然的。
真正读懂了原文,翻译起来就容易多了。
多数软件开发者……最大的错误就是没有把自己的软件开发这回事当成生意来看待。别傻了,你以为自己是在写代码谋生,其实你和中世纪小镇上开店铺的铁匠没什么差别。时代或许已经变了,我们大多数人现在是为公司工作,但是我们的技能和职业还是自己的,我们随时能换个地方重开自己的店铺。
再看一个例子。
作为一名软件开发者,你确实有一款真实的数码产品可以卖,但是大多数软件开发人员卖的的是软件开发这项服务。
这段文字也没有字词和搭配的错误,但是仔细想想仍然有问题:软件开发者为什么“确实”有真实的数码产品可以卖?他们都有iPhone,还是数码相机,还是别的什么?
再次回到原文。
You may very well have an actual digital product to sell as a software developer, but most software developers are selling the service of developing software.
现在一目了然了。may very well,意思是“大可以”、“当然可能”,而不是“确实”;digital product直译当然是“数码产品”,但此“数码”非彼“数码”,更准确的意思其实是“数字产品”,具体到这句话里,其实就是(开发出来的)结果,或者笼统说就是“软件”。读懂了原文,翻译起来就容易多了:
身为软件开发人员,你当然可能有现成的开发成果来出售,但是大多数人出售的是自己开发软件的能力。
这样的“咬文嚼字”麻烦吗?我觉得不麻烦。这无非是要求读者在阅读时想想“作者真正要说的是什么”,是阅读的本真意义而已。大概是因为我们的教育中似乎缺少这样的内容,很多时候都是囫囵吞枣,或者强硬地套上一个“中心思想”,所以反而忽略透过文本还原作者真义的能力。然而如果缺乏这种能力,又没有字斟句酌,阅读时就会接受到很多错误的信息,翻译时更是错上加错。
其实,培养这样的能力也不难。我自己大学时候误打误撞,跟老师讨论了一个学期哲学诠释学的作品,忽然就发现阅读的感觉跟之前完全不一样了,文字看在眼里,大局观记在心里,所以不用字斟句酌也能发现“文气阻塞”的地方。今天想来,如果只是要培养“读懂原文”的能力,其实只需要一段认真严格的思考和阅读训练。如果你希望能真正“读懂”原文,能做好负责任的译者,这样的功夫还是值得花的。
From Life Sailor, post 读懂英文不容易
可能我和大部分人确实不一样。但我很少进行翻译,除了时间之外,最大的原因确实是中文表达能力不够。像以上举的例子,英文句对我来说所表达的意思是 crystal clear。但是我找恰当的中文表述很费力。你看,一些时候我会因为找不到合意的中文而在中文句子里插英文。
我是这么看的:
现象是:多数软件开发者……最大的错误就是没有把自己的软件开发这回事当成生意来看待。
作者观点是:别被愚弄了。因为开发者和铁匠没有区别。
Times may have changed如楼主所言议成”译文的时代或许已经变了”比较合适。
但是个人认为后文提到”如今的开发者和铁匠的存在相似性”是没有问题的。时代或许已经改变,但开发者和铁匠仍存在着”技能和职业属于自己”的相似性,同时开发者也能选择别的地方另起炉灶.
一己之见, 欢迎探讨:)
意思是没错的。但是原文是一个“中间让步+前后重复”的加强结构,所以译文也应当保留。“时代或许已经变了”就是中间让步,“开店铺的铁匠”和“重开自己的店铺”也好过“另起炉灶”。
哲学诠释学的作品
——感兴趣这个是什么呢?
哲学诠释学(hermeneutics)的名称最早来自hermes也就是“信使”,意思是向人类转述和传授神的旨意,现代诠释学研究的是“正确理解文本的意义”,它相信意思是“解释出来”的,所以我们需要认真正确地解释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