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随拍[2]
青菜,丘陵,红土地,这是湖南的水土
冬季迷雾中的建设大道
作为对比,夏末夜色中的建设大道
One more struggle, and I am free
青菜,丘陵,红土地,这是湖南的水土
冬季迷雾中的建设大道
作为对比,夏末夜色中的建设大道
解放以前,整个株洲只有七千多人;按照“一五”计划,株洲应该建设成为中南地区的交通枢纽和重工业基地,结果株洲的地名,相当多都是三位代号:四三零、八一五、六零八、六零一、三三一,等等。
各厂矿自成体系,一个厂就是一片生活区,大都配备了学校、幼儿园、医院、生活区、消防队、派出所、菜市场、体育场所等等各种设施。
下面的照片是在株洲电力机车厂拍的(其实此地叫田心,故株洲人大都管此处叫“田心电力机车厂”或简称“田厂”,田心人也乐于说“今天到株洲去”) 。
大门,和广场
大门
老楼,《车厂魅影》中出现过
厂区的路,和厂区“的士”
特色地名,类似的还有“北门”、“东门”等等
包裹要的时间比平信长一些
->包裹比平信慢一些
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了
->已经来不及了
在讨论开始的时候我们说过
->刚开始讨论时我们说过
这是把多行文本切割为单独的行的简便方法
->这是把多行文本按行切分的简便方法
下页有另一个例子
->下页还有个例子
序列包含了一个新增加的空字符串
->序列中多了一个空字符串
买了回家的票。
先在酷讯上接头,再跋涉几十公里到丰台,在这个地方举行了交易。
早起三朝当一日,这话说得真是没错:)
很意外地收到秋风先生的一封邮件,告诉我《权力与市场》终于要出了。
2004年,那时还是壮志激昂、意气风发、不知天高地厚的学生,见到有这么个参与翻译的机会,想也没想,就参加了。可惜交稿以后风云突变,政府换届之后,控制日趋严密,统治日趋精致,薄薄的一本书,竟越来越看不到出版的希望,一拖就是3年(面对所谓的“新政”,这样的感觉很奇怪,就好比自己温度计的水银柱在不断上涨,周围人却在说天气正在变凉快)。
王小波曾说,他写《黄金时代》,写完了,就有一种冲动,不愿意再改了,就想去发表。
然而翻译不是创作,我只希望,能够从那些文字中,依稀看到当年的自己。
传说海淀光缆修好了,虽然很慢,终于可以在Flickr上传图片了。
2007年元旦,摄于颐和园
2007年元旦,摄于北海
花周末的时间,看完了《傅雷谈翻译》。
溢美之词,不感冒;意外的是见到了原文的片段,一经对比,收获颇丰。
之前只是觉得傅雷的翻译功力很深厚,译文中完全看不到原文的影子,但究竟是怎么做的,一直不清楚,甚至猜测他在“意译”中修改了太多。
看到原文才恍然大悟:他完全是把原文的长句子拆散,再按照中文的思维组装起来——意思绝对还是原来的意思,变化的只是语法结构。
比如下面这个例子:
after reading that, I found my conviction that handel’s music, specially his oratorio is the nearest to the Greek spirit in music strengthened.His optimism, his radiant poetry, which is as simple as one can imagine but never vulgar …
读了丹纳的文章,我更相信过去的看法不错:亨德尔的音乐,尤其神剧,是音乐中最接近希腊精神的东西。他有那种乐天的倾向,豪华的诗意,同时亦极尽朴素,而且从来不流于庸俗….
之前自己虽然也明白变化结构,但终究不够大胆(或者手法不够纯熟),受原文的影响,掣肘颇多。看了这段文字,豁然开朗,第一句的“我更相信过去的看法不错”,我大概会采用和他一样的译法来处理,但第二句的那个“有”字,就非常巧妙,绝不是一般人能够想到的。
以他的译文为榜样,我拿下面这个句子练了练手:
Del Mar, Calif., is known for its beautiful beaches and appealing downtown, yet inland are dry stretches of scenic canyons dotted with multimillion dollar hillside homes.
说起加州的Del Mar,人人都知道那里海滩秀丽,城市宜人,内陆的峡谷风景如画,之中散布着价值百万的住宅。
p.s.
读这本书的副作用就是,会抬高我们对译文的要求。我猛然发现自己正在看的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傅唯慈译),一页之间就有三处值得改进:
原译:我比大多数人对他更为熟悉。
拟译:我比大多数人更熟悉他。
原译:但如果不是战争的动乱使我有机会踏上塔希提岛的话,我是不会有机会把一些回忆写在纸上的。
拟译:为了躲避战争,我踏上塔希提岛,因此有机会写下那些回忆。
(作者此处要表达的意思是“为躲避战争,才在岛上遇到画家,写了这本书”,故可以直接意译为:所以才有那些回忆)
原译:为了使灵魂宁静,一个人每天要做两件他不喜欢的事。
拟译:人每天得做两件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才能平慰自己的灵魂。
P.S.用来练手的那个句子,韩磊的翻译是:
加州Del Mar以秀丽海滩和宜人市景而闻名,峡谷直延伸入内陆,景色可观,散布着多处价值百万的半山豪宅。
这个要比我的好多了~~
跑去豆瓣发了几贴,跟人辩论。
发完之后,隐约有几丝当年在一塌糊涂的感觉。
大一的时候,在学校辩论会上,大庭广众之下被质问得哑口无言,印象深刻;
后来,居然也颇有几分得意地坐上过辩论会的评委席,也陶醉于一塌糊涂的唇枪舌剑,针尖麦芒;
现在想起来,以当时的那么一丁点儿的见识,就敢大放厥词,就敢高谈阔论,真是无知者无畏,可笑到可悲啊。
后来慢慢认识到,跟人辩论,一要有真学识作功底,二要有慎密的逻辑思维,至于辩论的技巧,反倒是其次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现在,常用的论辩套路,也算了然于胸了,一般逻辑错乱的诡辩,也难不倒自己。可是三两下将对手斩落下来,心中反而空荡荡的——废那事干嘛?有那时间去干点自己的事情,不好吗?
偶然看到艾因·兰德的《源泉》,就冲这作者,想也没想,便买了。
拿到手,才发现是厚达700页的大书,“小说”能有这样的大部头,多少有些意外。
说起来,与艾因·兰德还有点渊源:早就知道她是“客观主义哲学”(极端个人主义)的鼓吹者,而且在美国颇有市场(在讲究“政治正确”的环境,在普遍左倾的年代,明确地宣扬“自利就是美德”,确实是需要勇气的;况且,那时我总认为,“矫枉必须过正”,在与集体主义者争辩,准备一些极端个人主义的弹药,是完全有必要的);另一方面,大四的时候,薛兆丰曾托人找到我,说兰德基金会有意在中国出版她的著作,报酬不错,但是译者必须负责可靠,问我是否有意参与。可惜当时已经忙于《权力与市场》的翻译(此书至今尚未出版,叹惋)和毕业的事情,只好回绝。过了一年左右,看到了第一本兰德著作的中文版,第一面就有个极其难看的句子“他好像一个单翼的天使一样”(这里的“好”、“一个”、“一样”都算赘文,硬生生破坏了原作的流畅感觉),当时很是惋惜+愤愤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