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ar: 2007

为什么要重拍《包法利夫人》?

为什么要重拍《包法利夫人》?有人给了这样的答案:因为包法利夫人的时代又一次来临了。

浪漫主义的文学熏陶,教给爱玛满脑子的诗情画意:风啊,树林啊,月下小艇啊,林中夜莺啊,当然,还有勇敢如雄狮温柔如羔羊的骑士。可怜的女孩,把小说当成了现实,而真正环绕自己的现实,就成了噩梦和煎熬,于是她终日生活在幻想之中,整天期待意外幸运的降临。

沉寂于想象之中的危害,不单在于对虚无飘渺的不切实际的追求,更重要的是,它败坏了自己的品味:否定了当下感受的真切,放弃了当下生活的体验,忽略了对当下趣味的探寻。伽达穆尔说,理解是属于被理解东西的存在。同样的道理,生活的意义,不是彼岸灿烂辉煌完美无缺的图景,而是真实地存在于每一天、每一刻的体验之中——体验既不存在,意义更无从谈起。

世界是什么样的,就是什么样的,真正的生活,首先必须真切地了解这个世界,而不是照自己想象的方式来理解它。生活在幻想世界之中,脚踏实地尚且做不到,还怎么能奢谈“现实太残酷”呢?
《黑暗中的舞者》里的母亲,我很是为她可怜,然而可怜人又必有其可恨之处:完全生活在自己的想象世界之中,不考虑其他人的感受,身边的人,是否会因着她的善意而幸福?我不敢确定。

连岳是个奇迹

最开始知道连岳,还是在《新京报》的专栏,在一票专栏作家中,他的文字最有特质,那是在2004年。

后来,慢慢也厌倦了各种专栏、时评:要么是万象归一地导向几句经典论述,要么是了无新意的婆婆妈妈,要么是华而不实的空洞堆砌——这种种弊病的根源,在于作者的贫乏。

然而连岳不是如此的,看他的专栏,一篇一篇,感觉不到重复,感觉不到乏味,而总是能焕发出生、良知和爱的温暖。我们曾私下议论,说连岳真是才子,写不坏的——这背后,需要知识的积累,需要正确的生活态度,也需要踏实博大的情怀(很抱歉,我不得不用这个滥情的词)。

于是会费劲周折,去找他每周在《上海一周》的专栏来看。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这些句子:

要跳出这个轮回,回到常识即可,如果我们爱一个人,那么在所有价值系列当中,爱她是排在第一位的,国恨家化、荣华富贵都不能凌驾于它之上,具体地说,爱一个人,”两个人一起做饭、一起散步、一起聊聊天看看电视什么的”就是最重要的每日爱情仪式。
最后,让我们一起默诵:亲爱的,我爱你,就是要在开心时看得到你,生气时看得到你,你不能错过我的情绪起伏,你不能错过我的死,就是我想去当小偷,你也得陪我去当鸳鸯大盗。

爱情这东西,你得把它当成生物,你得接受它的不完美。它是一朵鲜花,有瑕疵,必定会凋谢(短不过电光火石的一瞬,长不过我们长眠那天),但正是它真实的香味、柔弱的花瓣以及花瓣上的露滴感动我们。

任何爱情,都要面临未来的变数,现在如胶似漆,将来可能视如敌仇;现在相依为命,将来可能形同陌路。很多爱情的消失都很正常,爱情有它自己的生老病死,起承转合;如果你的爱情以后变淡,甚至分开,要知道,这是爱情的特质在起作用,不是因为你过去的某种历史。现在相爱,就努力相爱。

当然也翻完了《我是鸡汤》。“我愿我是一只鸡,能炖成一盅心灵鸡汤给你补一补”,在书的开头,他如是说。

对工作清闲又心有不甘的人,他会说:

既然说到牛顿,就引一句他的话,以牛制牛。“每个人总是乐意安于现状,除非有一股外来的强烈力量逼迫,否则一成不变的生活就将永远持续……”
我很高兴没有这股外来强力逼迫你,只有两行外来的泪水。你过的是一种不用负责任的幸福生活,请珍惜。
一个幼稚的选择就让你搞到了一份工作,不热爱也不努力就可以拿薪水,衣食无忧,还有父母师长宠着,这种baby生活甜得像烂掉的无花果,哪里还能找到更甜?
我相信你的判断,你将在这一行无所作为。无所作为当然是很痛苦,鉴于再恶劣的环境,也有些掐不死的人一定要有作为,无所作为就显出一种卑琐来。卑琐的味道像四月的臭鼬体味,沾上的人感到不愉快是可以理解的。

对艳羡他人的世界,而埋怨自己生活的人,他会说:

准则之一是:大家都是人。你的繁荣生活背后是悬崖,别人的轻松自在生活背后也许是火坑。由于我是写东西的,可以负责任地跟你说,目前在中国像样一点写东西的人,基本上没傍上有钱佬。你的假面可以让外人误会,外人的假面也会让你误会。不要彼此艳羡彼此的假面。

对冲动之下花大价钱买CK内裤而又后悔不迭的人,他会说:

至于什么消费都想到可以买几本书,看起来很爱知识,却是一个非常坏的思维,被它麻醉的人,结局就是很恶俗地认为自己很脱俗。一摞一摞买书的人不见得有知识,一本一本耐心看完的人,才有知识,也才爱书。一个人一年能认真看完五本书,就是一个非常好知识的人了,不必动辄买一摞的书,一摞书买回去的命运往往就是摞在那儿,等着变黄、变脆,里面的知识等着过时。这是最大的浪费,你是这样对待书籍的话,可以多买几条CK的内裤了,宁可穿着它后悔,也好过对着一堆你永远也不读的书怨叹。当然,这不能理解为你应该把所有的钱都拿去买CK,一本书都不买。毕竟,CK内裤上的字太少了。理想的场景我想是这样的,一个穿着 CK内裤的人舒服地躺着,认真看一本书,心情平静。

对因为买房换车而担心自己会被老公换掉的女人,他会说:

我觉得,小康生活只是有尊严、有智性、有灵性的人生的起点,有了一定程度的物质,可以保证我们的独立性与自由度,而独立和自由,是可以让我们体验无穷尽的人生可能性。苏格拉底每日磨完眼镜片,有了生活费,然后才去雅典的广场街巷败坏年轻人。

对思考“我们为什么要读书”的大学生,他会说:

想读自己想读的书,这在大学里面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大学建筑的核心是图书馆,你到里面找40本你非常想读的书(就算你一年只读10本吧),然后,把它们读完,你对大学的第二个愤怒也就解决了。

对曾经遭遇过不幸的姑娘,他会说:

若不是不幸到彻底失去生命气息,不幸者只能接受这个现实:不幸者只能靠自己攒点力气走出不幸。

谁的青春?怎样的青春?

今天,我买到了《十三棵泡桐》的未删节版。

在下班的路上,我拍到了下面的照片。

playing.jpg

很久很久以前的一期《书城》上,朱学勤曾有篇小文章讨论,为什么历史似乎总是知识分子的历史。他给出的一个理由是,只有知识分子留下了文字记忆,而其他人的记忆,代代相传之后,大多流失了。

那些坐在水泥胚上,吊着树枝为乐的孩子,将来也会经历《泡桐》那样的残酷青春吗?或者是,长大以后,从各种《泡桐》中,依稀找到自己的一点影子?

勘误

接出版社的通知,印刷已经完毕,本周就会在各大网络书店和实体书店上架。

心急火燎地做勘误,刚刚又过完一遍。眼睛都要看出血来,一句句地仔细看过去,每一遍都会发现新的问题,痛心疾首,扼腕叹息。

70万字的书,过了好几遍,最后印刷的定稿,还是发现了将近30处翻译错误[惭愧的是,不少错误特别低级,估计是翻译的时候太困,看错了,校订的时候也没看出来~~],值得润饰的地方就更多,目前只能出勘误表了,下次重印的时候才有机会更正。只能安慰自己说,错误都比较明显,没有不知强以为知,硬译来误导读者。

希望读者能够宽宏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