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饭没事做

First name, last name, middle name,浅谈外国人名

前几天,国内朋友发来一条消息,原来是乌克兰F-16坠落,飞行员丧生的新闻。我本来以为他要讨论此事的真假和原委,他真正的问题却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新闻里说,飞行员叫阿列克谢·“月鱼”·梅斯,对应原文是Alexei “Moonfish” Mes,为什么会有人把“月鱼”写在自己的名字里,而且还打引号。 之前看新闻,乌克兰还有一个著名的飞行员叫安德烈·“果汁”·皮尔希科夫(Andrii “Juice” Pishchykov),怎么“果汁”也是正式的名字? 未必Moonfish和Juice之类,还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 这堆问题看的我有点想笑,因为自己以前也很苦恼外国人的名字,只有在国外长期生活,才逐渐搞清楚这其中的名堂。所以,除了解答朋友的问题,我也把自己的解释写下来,搞清楚两个最不容易理解的点,就不会对外国人名有那么多问题了。 (more…)

3 months ago

争论“阿波罗登月”的真假,实在是浪费时间

偶然刷到连篇累牍的“美国登月是造假”的文章,我想起前些年,送给朋友家小孩一本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的《阿波罗:一部看得见的航天史》。这么多年过去,不知道他是否还记得?发消息过去问问,他说小朋友非常喜欢,经常翻看。听到这个回复,我大感欣慰。 身为半吊子航天爱好者,我读过不少关于“阿波罗”计划的专著,也写过若干关于NASA和“阿波罗”计划的文章,有一些还颇受欢迎。但是,如果你让我去直面那些“登月造假”的质疑,想让我去“打脸”,那多半要失望,因为我自己都能肯定,自己一定会败下阵来,因为有些质疑我确实没法回答,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不过,它们也不能说服我,“阿波罗登月”是假的。 “阿波罗登月”这回事到底是真是假?最常见的诘问是:你又没有参与,你又没有见证,你怎么知道它是真的呢? (more…)

6 months ago

闲话命名

前几天在Twitter上有朋友问:ln的参数顺序要怎么记忆比较好,因为总是搞错。这个问题我也遇到过,以前每次都记不住两个参数的先后顺序,最终办法是花了点时间背诵命令模板,每次用到时心里默念就好了: ln option target linkname 我没想到的是,搞混顺序竟然是个普遍问题,我本来以为哪怕有疑问,背背模板也好了,大家都应该是如此。仔细了解才发现,有疑问的朋友确实背下了OS X中的man,但这份文档写的是: ln source_file target_file 看起来区别不大,用起来差别不小。因为做链接时,target既可以指“被链接的对象”,又可以指“生成的链接名”,和source_file之后就更容易混淆了。参与讨论的几位推友都认为我背的模板更好用(其实是我的运气更好,背诵时遇到了写得清楚的文档),因为另一个参数名是linkname,意义非常明确,所以哪怕target的意义和OS X中的完全不同,也不影响理解和使用。 (more…)

12 years ago

从同步到异步,从匿名到实名

题记:完成正则表达式的书稿,对许多事情不再麻木,慢慢恢复写点东西的意识。虽然对网络没太多钻研,但从97年至今,自己上网的历史也有十多年了。在我眼里,这些年来网络呈现出两个趋势:从同步到异步,从匿名到实名,所以写了这篇散记。 先说从同步到异步(这里借用了计算机专业中的两个术语,有必要为不熟悉的读者做一点解释:异步是一种松散的通讯模式,一方发送消息之后,不需要等待对方回复,即可以接续处理,电子邮件就是最常见的异步通讯模式;同步则是较为紧密的通讯模式,一方发送消息之后,需要等到对方回复,才可以接续处理)。长期以来,以QQ为代表的同步通讯是主流方式,它的主要特点是,双方关系紧密到一定程度,必须同时在线,交流非常密集。相对传统的异步通讯方式(比如邮件)来说,它更加可靠,之前邮件往往容易丢失;更及时,邮件发送之后往往不知对方何时才能收到;也更亲切,比较容易打发当代人的无聊和孤独。但是,它只擅长维系关系紧密的网络,许多时候你会觉得,添加某个人为好友,长时间没什么话说,不添加,又联系不上。这其实是由交流的性质决定的:同步性越强,关系就越紧密。观察电话(最强)、IM(次之)、邮件(再次)、SNS网站(需要双向确认)、微博(单向确认即可)可以印证。 但是互联网上,人与人之间并非只有紧密的联系,还有大量的松散联系,这是IM软件(同步交流)力所不及的,倒是异步交流形式非常适合这种关系,所以近些年来,异步通讯重新抬头,在我自己和周围朋友的生活中,IM的使用比例在不断下降,邮件/微博的使用比例在不断上升。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网络基础设施已经大大发展,邮件不再容易丢失,而且移动终端保证了随时在线,收到消息可以迅速发出提示,把人从“轮询”的状态下解放出来,放心自由地去做自己的事情;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松散”的交际范围远远大于“亲密”的交际范围,而异步交流方式非常适合维系”不亲密“关系。以微博为例,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一般人的微博关注人数(非僵尸粉),远远大于IM好友人数;而且因为不需要及时回复,这种交流完全不会对使用者造成困扰。也就是说,微博提供了一种大范围、松散、但可控的联系方式。而且,它已经够用了,以前大家交流到最后或许要互换QQ号码,现在则只需要保持微博关注即可,相比SNS网站,甚至不需要对方确认。 再说从匿名到实名。网络实名制已经喊了很多年,大家的看法各不相同,我的看法是,实名制或许没有必要,但网络使用实名却是有意义的,其比例也的确在不断提高。 早期的互联网的热点在于体育、娱乐,与现实的联系并不紧密,大家也习惯取一些别致的网名;后来网民逐渐开始在互联网上论政、撰写时评,到现在,互联网已经深入到民生有关的各个细节。网民可以发表言论、讨论的领域在不断增加,对现实的影响也在增加,为保证言论的份量和质量,对信誉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加,在这一点上,匿名显然不如实名。 而且,今天的互联网已经不再是之前各个网站自成封闭体系的格局,但帐号积累的信誉和影响力多还局限于各个孤立的网站,无法转移——即便同样主题同样领域的两个网站,信誉的迁徙都非常困难,更不用说全网范围了。但使用实名,却可以解决这类问题,实名的好处是大家认同的不再是这个id而是个人,尤其是在有中国特色的大量转载中,实名更会带来巨大的好处——读者记住的作者不再是某论坛某id,而是某个人。在有了微博之后,就更是如此——微博几乎没有任何话题限制,你可以对所有领域,随意发言,而这些各类发言累积的影响和信誉都会归化到帐号,如果是实名,则会反馈到真实的个人,带来收益。 如果这两点没错,自然的结论就是,无论是同步到异步,还是从匿名到实名,微博符合这种趋势,是在合适阶段出现的合适形式,这或许可以从一方面解释微博为什么这么火。 实际上,我觉得微博就应该是这个玩法,它应该更像一个松散的平台,不会IM化或者SNS化成小圈子而限制了交际的范围;另一方面,它也应该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不对信息设任何门槛和限制,这样才更容易吸引大家实名参加,积攒信誉的同时,提供更有份量更高质量的信息。 或许未来的微博更像一种基础设施,一条消息总线,消息可以很方便地发布,而没有太多私密性(真正私密的信息价值往往不大),也可以很方便地追溯到人,又可以很方便地从这个人的历史发言,做出评价。至于在此之上,如何按照不同的维度(时间、话题、人物),整理、归纳各种消息,这就是各种应用该做的事情了。

13 years ago

送新生报道的两点经验

如果去北京西站接人,要仔细听英语报站。我接站的时候,英语报站比中文报站及显示屏快5分钟以上,早得到消息,就能早行动。 家长如果送孩子上学,最好不要扎堆住在学校招待所或者很近的地方,一般来说开学时这些地方房间特别难订,价钱又贵;不妨在五公里范围内寻找合适的旅馆或者经济型酒店,它们一般不会离学校太近,房间很好订,价钱也便宜,每天加上来回打车费,还是比学校周围便宜一半以上。

16 years ago

预告

刚看了瓦伊达的Katyn,搜了搜相关的信息,找到一篇《纽约时报》的影评。作者的名字“Anne Applebaum”很熟悉啊,仔细想想,原来是2004年普利策奖得主,Gulag: A History的作者。 我会翻译这篇影评。

17 years ago

老龄化生活

周末的早晨,照例是去超市采购,一方面早上人少,另一方面也有促销活动——午饭时分人也不多,但促销没有了;我在超市换购过一把强生的广告伞,也算早上购物的收获。况且,我也习惯了早起,六点半起床是基本规律(同学C称此为“老龄化生活”)。 在家的时候,父亲就喜欢早上去超市购物,八点多钟,就骑车出门。米、面、油、肉之类,早上的特价会被一抢而空,有时超市还会赠送肥皂、报纸之类。他时常感叹:挣钱不容易,早点起来去购物就能省些钱,反正有时间,“霸蛮等人多的时候去花那冤枉钱干嘛呢”。 这次正赶上超市办抽奖,六十元一次。买了些牛奶、饼干、比萨,结帐时正好六十块三毛九,那还是别浪费机会了。虽然以我这臭手,从小到大就没中过什么奖,不过,最差也有一听可乐嘛。 “我要一个可乐就成”,把手伸进抽奖箱的时候,我笑着说。 摸出来,才发现是个三等奖。 “三等奖,三等奖,有人中三等奖了,奖品是电热毯”。 好罢,电热毯。父亲最近迷上了在网上看小说,可家里的显示器还是老式的CRT,我这些天正筹划买台大的液晶显示器给他宅急送过去,顺道把这奖品也捎过去好了。 早上购物,父亲在南方,我在北方,他在新一佳,我在美廉美。好像繁杂的世界中,与众不同的平行线。

17 years ago

谁的青春?怎样的青春?

今天,我买到了《十三棵泡桐》的未删节版。 在下班的路上,我拍到了下面的照片。 很久很久以前的一期《书城》上,朱学勤曾有篇小文章讨论,为什么历史似乎总是知识分子的历史。他给出的一个理由是,只有知识分子留下了文字记忆,而其他人的记忆,代代相传之后,大多流失了。 那些坐在水泥胚上,吊着树枝为乐的孩子,将来也会经历《泡桐》那样的残酷青春吗?或者是,长大以后,从各种《泡桐》中,依稀找到自己的一点影子?

17 years ago

升级成功

眼看着wordpress的版本从我建立blog时的2.0.4,一点点的升级到2.1.1,每次的升级提要都有“security improved”的字样,看到一次我对这个blog的担忧就多了一分。 今天总算下了决心。早上花了一个半小时,照章办事,先做好所有的备份,然后更新,上传,升级,途中出现若干小问题(因为wp-cache插件的问题),带着紧张的情绪排除,终于看到升级成功的提示。 本blog现在采用的是WordPress的最新版本:)

18 years ago

买票

买了回家的票。 先在酷讯上接头,再跋涉几十公里到丰台,在这个地方举行了交易。

18 year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