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工程师思维”
今天金山的刘鑫老师在邮件里谈到了“工程师思维”(工程师的思维能力,就是一种可以把想法实现出来,一步步的变成现实的思维和实践训练),借题发挥一下吧。
我上高中的时候,学校算是本市最好的中学,班主任物理老师也是特级教师,但我一直不是觉得,他讲课说不上多好,无非是循规蹈矩的套路,甚至有点死板——就拿受力分析的题目来说吧,多简单的题目,都要画坐标系,而且就只有那么几个力:重力、摩擦力、牵引力等等,来来去去地分解,真是麻烦,许多题目明明一眼就能看透的嘛。
到我大学快毕业的时候,辅导一个小朋友做高中物理题,忽然就让我改变了之前的看法:那是个很简单的问题,物体在斜面上的受力分析,我问他:这个题目要怎么想呢?出乎我所料的是,他胡乱画出了一堆力:扯力、顶力、拉力…
就在那一瞬间,我明白了,我们的物理老师的做法有多么高明:复杂问题是不能单纯依靠直观思维来解决的,我们往往需要从简单的情况中提炼出章法,再循序渐进,把章法练到纯熟,这样才有能力解决更复杂的问题。物理老师那看似繁琐的重复,其实就是在培养章法,把握问题的核心——做到了这一点,再复杂的问题,都可以一眼看到本质,而不会困扰、迷惑。
可惜的是,这样的思维和习惯,似乎还没有在我们身边扎下根基。我目力所及,看到的很多问题的解决方案,很多教育、探索和反思还只停留在对天赋、才气的吹捧和推崇上,而没有强调练习章法、探究规律、把握本质的工作。可是,才气、天赋等等都是太微妙的因素,难以把握,无法复制,也不易推广,甚至很可能遗失——研究中国古代科技史的李约瑟博士就指出,中国古代的发明有个特点是“重复发明”,前人发明了某件东西,后人不重视,于是失传了,直到许多年后,再由后人发明……
在这方面,西方似乎比我们做的好得多,他们会有人不满足于直观的思维,努力探究日常生活各种现象背后的原理,总结出不依赖“才气”、“天赋”的章法,再经由一代又一代的人传承、积累,结果知识与生产力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能量也越来越大。
再举个例子,小时候我做过不少“智力题”:比如几个人各说了一句话,其中几个人说了真话几个人说了假话,让你判断到底谁说了真话谁说了假话;又比如河上有一条船,河边有狼、羊、人、草等等,一次只能渡两样过去,要怎样安排顺序,才能全部安全渡过去。这样的问题,我有一段时间做起来很快,也尝试总结过一些思路,但还是碰运气、凭感觉的成分居多,而且,这样的习题书,也没有告诉我们应该怎么解这类问题,它的本质是什么。直到后来学了离散数学,我才恍然大悟:第一个题目其实就是真值表,第二个题目其实就是图算法。问题提炼到了这个层面,就有现成的章法(或者说“套路”)解决了,再不需要什么才气、天赋:天赋再高、才气再旺盛,也无法大规模推广,也快不过计算机。于是,普通人也可以解决这类问题,其他人(也包括我们)的精力就不用再耗费摸索这类问题的答案上,而可以探索更加深入、更加新鲜、更有价值的问题。
我们还可以再举一个身边的例子:西方的很多书中,一个简单的道理,往往要翻来覆去地讲,非要把各个细节、各种情况都涉及了,才善罢甘休;许多人觉得很罗嗦、很累赘,他们关心的是“正对我胃口的知识”、“核心的结论”。但是,如果有时间认真研究这些细节,了解了各种情况,往往可以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来审视这些“核心的结论”,对它的认识更加全面——不但知道价值在哪里,也知道局限在哪里。
其实,这也是我当年阅读《精通正则表达式》之后的体会,在细细阅读了整本书之后,我不但了解了各种功能,用正则表达式解题的一般套路,也知道了在什么情况下要使用什么功能,更知道了什么情况下不应该使用正则表达式——这样的知识,很多就来自书中那些“繁琐”的内容。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体会,我也奢望为大家提供一些这样的便利:《怎样翻译更地道》系列文章尝试总结一些应对翻译难点的通用套路,希望读者遇到这类问题时,查到对应内容就可以解决;《正则表达式傻瓜书》希望重点讲明白的(也是本书的重点),不但有各种功能的应用场景和选择规则,还有正则表达式解题的思维步骤:归纳一个应用场景的文本特征(转化为对正则表达式的需求);照这些特征一一写出子表达式,合理组合起来;最后优化整个表达式。掌握了这三步,并有意训练,就可以熟练准确地运用正则表达式,解决各种问题。
希望我可以努力做到。
From Life Sailor, post 事关“工程师思维”
的确有很多东西都是后来才慢慢明白的,有很多东西只有熟练了才能化繁为简,也方便总揽全局
细节很重要~
熟能生巧吧
我物理学得很好,但也没能成为工程师。
理科思维吧= =
be wise and generalize!
为啥叫工程师思维。。。
把握问题的本质,归纳出通法
高中物理挺好的,也没做什么练习题,后来给妹妹补习物理才发现,为什么那么简单的解题思路或者方法她为什么就不会,或者为什么几种解题方法混合一下她就迷糊了,其实关键是总结。我喜欢总结,而我妹妹喜欢背诵
两种思维方式,你妹妹外语应该不错哈~
让我想起了自己,55
好文,收藏至20ju.com
您说的真好!
我的老师也是个超级费曼迷,他总是说:没有事情是确定无疑的,对一个广泛接受的理论也需要提出自己的质疑,质疑的过程就是不断地细化和重组,建立无数可能的模型,去验证那个方法或理论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成立。
他说的跟您说的很像,了解而不仅仅是知道,并且质疑,挖掘各种可能性。
我以前高复的物理老师也很你的老师一样,很认真,很刻板,不过那时我没能体会。
介个好象和中国杯具了的教育是有因果的,
中国的教育只是想培养出冇理解冇文化冇道德冇体力的四冇产业工人,
对于有独立问题分析/解决能力的工程师,那是根本没有能力培养出来的;
所以,本来是基本素质的~工程师思维, 在四年工科学业中,没有任何一项目课目和实践有涉及,
就是最沾边儿的金工实习,也简化简化再简化成化学的试刘实验样了…
其实工程师思維,还是很基础的,只是要求积极应有己有知识,多方尝试,给出当前最佳方案,
更加进一步的,应该才是科学思维,合理的质疑,然后用工程师思维去印证,挖掘新的技术…
其实也就是哲学中的方法论。
话说我们高中物理老师也是这样,我巨喜欢他,特慈祥,特有耐心。
我现在就还在一堆现象中拼命去找解决方案,抓不到本质,很痛苦的过程
最重要的是我们没有形成规范化的思考。忽略了很多。软件设计的时候,经常会想当然的认为一个设计是可行的,可是在实际编码的时候,缺发现少考虑了很多东西。
理科生至少应该在大学,培养这种思维。不过这个也看悟性。
我想知道下狼羊人草那个怎么就是个真值表的问题?真值表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我想您大概没有仔细看原文,我说的是“狼、羊、草渡河”的问题是用图算法,而“真话假话”的问题则是真值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