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会跑,就别留恋走
先说说两位朋友的近况:
朋友A,复习准备托福考试,单词、阅读都没大问题,应该可以开始准备作文了,但总觉得自己积累不够,写不出好作文,于是仍旧花许多精力背单词,看阅读;
朋友B,仍在学校念书,感觉自己专业知识比较欠缺,想补上来,又担心“基础不够好”,所以还是要“重视积累”,认真啃若干年前的“经典资料”;
两位都是勤奋的人,也确实耐得住寂寞,能下苦功,但我总觉得,这两件事的处理有些别扭,“好钢没有用在刀刃上”,努力没有投入到最有价值的切入点上——我劝第一位早些开始准备作文,劝第二位重视最新的资料和技术,回答的说辞各异,实质都是:走都走不好,怎么敢跑?言外之意就是,我现在还是把“走”练得更好一点吧。
没错,走都走不好,当然不应该跑。但是,走“好”了开始学跑的时候,究竟走的有多“好”?是像模特那样,还是像竞走运动员?有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此处的“好”,就是指的走得够稳、够快,这个时候就,可以开始学跑了。
换句话说,“跑”和“走”之间,其实并不是严格的承继关系:不用“走”到“极致”,就可以学跑,说句不那么严格的话:差不多就可以开始下一步了。另一方面,“走”到了一定水平之后,走得再好,对学“跑”的帮助也非常有限。
这道理,也适用于上面的两种情况:写作文与单词、阅读,并没有严格的承继关系,有一定的词汇量,对句子和结构稍有些概念,就可以开始练习作文了,再投入大量精力去复习单词和阅读,也不会大幅降低学习写作文的难度;新旧技术之间,也没有严格的承继关系,学习最新的技术,并不需要把已经淘汰的技术钻透,了解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开始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了,把旧的技术钻到“门儿清”,新技术的上手也不会容易太多(当然,这里的“可以”是针对实际效用说的,如果要考古,得另当别论)。
再举个例子,许多人不满意自己的英语口语,却又迟迟无法改进,理由多半是“我发音不好”,所以,他们总是希望发音”地道“(就是像教程、电影里头一样)之后再开口说话,也是没有弄清楚”走“和”跑“的关系——选择合适的单词,组织起合适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并不需要建立在”发音标准“的基础上。
相反,退一步说,海外留学的情况,恰恰从反面证明了,”走到差不多就该联系跑“是完全可行的——许多出国留学的人,并不需要把外语练到多么纯熟,把专业掌握到多么精通,就可以跨越中外教育之间(无论水平还是思路)的巨大鸿沟,适应发达国家的教育方式,学习更新更高层次的知识。
所以说,走和跑之间,绝对不是简单的线性联系,有机会跑的时候,就不必留恋走。我们面对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一定要想明白这一点。
不过,道理不难明白,做起来却不那么简单,究其原因,除了没有认清“走”和“跑”的逻辑关系外,也许还有潜意识中的心理因素:心理学的大量实验已经证明,人具有“避免损失”的偏好——亏损一百元,少挣一百元,从经济学上看是完全等价的,大多数人却偏爱后者(虽然可能只是潜意识的),因为“没损失总是要好些”。“走和跑”的选择也是如此:同样是努力,继续练走,尽管进步缓慢,至少不会跌倒,而开始学跑,很可能要摔跟头,这时候,即便本人不懒惰,挫折也可能让人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知名技术作家温伯格曾经回忆说,某年他刚开始接触一种新型电脑,仍然是编程序,却发现自己之前熟练的技艺完全用不上,简直要一切从头开始,之前几分钟能搞定的程序,如今要几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于是他倍加思念过去的日子,甚至打起了退堂鼓。这个故事,可以算作上述心理的真实写照。
不过温伯格先生足够聪明,能想明白事情的关系,精神也足够强大,挺过了开始的艰难时期,不久就成了新系统上的行家。可是环顾四周,我们发现,想当多人仍然自足地生活在“走路”的世界里,迟迟不愿开始练习“跑步”,实在有点可惜:重视积累是好事,但不尽早找准积累的方向,不尽快踩到最有价值的切入点,就没有那么“好”了。
所以,我的建议是,弄明白形势,想清楚事情的逻辑关系,克服自己内心的偏好,然后告诉自己:有机会跑,就别贪恋走——同样的路程“跑步”花的时间当然比“走路”更少,作文得分高、各方面更均衡的考卷当然更受青睐,更先进的技术也当然更可能更快更好地解决问题。毕竟,真实的世界,并不会按照适合我们的方向发展,所以,应当尽可能早、尽可能快地“升级”(或者“切换”)到更有价值的方向上来。
退一万步说,即便你学会了跑步仍然觉得走路更好,也不算吃亏——俄罗斯有句谚语是这么说的:年轻人多学一门本领,总不是坏事!
From Life Sailor, post 有机会跑,就别留恋走
很有道理,跑的时候会遇到跑的问题,那些是走一万年也遇不到的…
英語不好,但十分想看國外大學的優秀課程,只能死磕 哈
一直走着就习惯了,或许是对习惯的一种依恋让人很难去改变
朋友B 和我求学阶段的情况很像, 一直在担心 “基础不够好”, 可是当你认为的 “基础” 够好的时候, 新的 “基础” 又挡在你面前. 所以我选择了 “基础” 大略浏览, 清楚有这回事, 然后把工作或项目用得上的知识在尽最大能力去学习, 这些知识或新或旧, 而重要的是 — 我正需要它. 至于所谓的 “基础”, 等闲时再慢慢看也可以
learning by doing 也是这个思想吧? 基础看再多,不能执行也也都是空谈。边做边整理基础反而会理解的更深刻一些
余大侠,你好!
看了你的博客后很喜欢这个主题样式,尤其是那个XXXL特大码的引号,可否告知这是什么主题?
正在搭建WordPress博客,寻觅中,在此谢过了!
哈哈,刚才灵机一动,发现了怎么查看主题的方法,就是在浏览器中直接view page source,发现了余大侠是用connections的主题。
上网一查,果然是一样的。
谢谢大侠的精彩文字,一直关注有两年了~~
过奖过奖,感谢感谢。你找到了就好,是Connection,我自己改了改,用起来还凑合:)
很赞同这个道理。可以说我是一直在犯这个错误,我是学航空的,但后来成了一个程序员,刚开始基础不能是说不好,而是压根没有。虽说现在工作了这几年,慢慢也有了一些基础,但自己一直感觉就好象《倚天屠龙记》里的火头陀,是个异类,是先练外功(干活实践),再练内功(理论基础)。当然我远没达到他那种高度。很多次痛下决心,想要从最基础的做起,比如算法,看那本算法导论,n多次了,但每次都是从头看起,看到动态规划那,又觉得自己应该把基础打的更好,又从前面看起,一本书,永远都是看前1/3。想学erlang,又觉得应该从最原始的动态语言开始,然后,学了一段时间,又不能坚持下去,如此反复,不知道浪费多少时间。像我这样不知道有多少人?我肯定不是留恋走,像我这样的,本质上还是一个逃避:跑更难,我以为我把走走得很利索了,就自然而然的会跑了。就像我以为我把动态规划之前的东西学通了,动态规划就会一目了然。读书百遍,其意自现,你如果不愿意迈过那道坎,你读千遍,那个意也现不了。
你说的对,只有在自己真正需要持续投入的阶梯上,才可以精益求精;在这之间的阶段,都不应该留恋,尽快超越才是正道。
看了炳叔的推荐,过来看看。
受教了~
我也是做技术工作的
一直想要把自己领域内的底层技术“系统的”学一遍,每次书都是开了个头就看不下去了,要么就是被工作上的事分神…
其实这几年来边做边整理,实在遇到底层问题再小范围、针对性的恶补一下,基本上也掌握得七七八八了吧
很有感触,学英语的时候总是爱回顾回顾的,其实是不自信吧,不敢跑,总觉得自己基础不够好,主要是高考有了阴影,可是现在研究生都考上了,还是在英语上瞻前顾后的…
主要还是把握一个度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