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能指望看了本书就有重大转折
这些年来,我的愿望一个也没实现过,世界太复杂了。我现在根本就不敢也不想计划未来了,否则,我要怎么办?或者,你可以给我推荐本书看看?
面对这样的问题,我已经不敢再推荐书了。指望看了本书就有重大转折,这近乎痴人说梦:书的内容,书里举的例子,往往过于遥远,文本的交互性也不够强,缺乏“现在最需要”的鲜活感——常常有人,无论调查评价结果如何,仅仅因为身边的朋友说某款车不好,就认为其一无是处。鲜活感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所以,还是别指望看书了吧:这种时候,你不能指望看了本书,就有重大转折。这些年来的“推荐”经历,大都如此。
“我要怎么办?”,这个问题,倒是让人想起皮亚杰对“智力”的定义:
所谓智力,就是你不知道该干什么的时候,动用的那种能力。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定义(当然这里的“有意思”不是指“不知道该怎么办”的人“智力低下”,“智力”不等于常说的“智商”,而且这里说的智力并非一成不变,而是能不断进化的),我曾和李笑来老师讨论过关于“智力”的问题,他的看法是:
所谓智力,或者说心智能力,包括三步:认清自己所处的境地,找到现实可能的出路,坚持不懈地去实践。
就三步,简单得好像在做广播体操,毫无新意,枯燥无味。其实书里头说的,无非也是抽象的道理,而且往往来去都是些旧的道理——“这种东西谁有兴趣?我都知道了,我要的是现在能够就给我解决问题的办法!”是的,这是事实,这些简单陈旧的道理,太曲折,太遥远。更要命的是,即便你费劲心力去坚持了,去实践了,也不见得一定能收获想要的结果。的确,生活充满太多的偶然,大概没什么东西能保证你“一定”会收获想要的结果,而只能提高成功的几率——算了吧,没有确定结果的事情,去做它干嘛?即便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更“可能”砸到自己头上,那也只是“更可能”而已,算了吧。
不过,几率问题好像没有那么轻松:如果你要动手术了,两种方案,一种有30%的成功率,一种有70%的成功率。你选那个?
From Life Sailor, post 你不能指望看了本书就有重大转折
看来已经消沉得可以了!怎么可能一下子就有一种方法让自己成功呢?你不从一本书开始,而想就一本书找到答案,这不是悖论吗?
读书的价值是什么?
立竿见影?不太现实。
灵丹妙药?要是有的话,那就不是书了。
书籍给我带来的是一些方法论的东西,帮我们理一理思路,看看哪些是可以借鉴的。
真正好的方法都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我们不断的总结、归纳,提炼。直至可以复制与分享。
纯讲大道理的书,对实践的指导意义不会有太多。
笑来先生的那本书的确是一本好书,什么时候可以付梓印刷呀?
说到转折,人过了18岁以后(当然只是一个粗略的界限),就很难改变自己,虽然广为人知的成功学中说人要改变要看你想改变的意愿有多强,但是意愿再强,没有长期持续的行动实践是无法改变的。
如果只是在变与不变间来论断,那么科学研究表明,人的规律和改变来自与大脑海马神经部分的两个区域,那两个区域互相竞争,所以说,规律生活的人就很难随时改变生活,喜欢新鲜生活的人很难规律。这个观点来自于
http://mr6.cc/
@小宁
是的,改变需要意愿,加上长期坚持的实践;
关于变与不变,我倒是觉得,这两端不是截然对立的,我们可以想法求得平衡,既尝试新鲜生活,又保持规律。这就是我说的,运用之妙,在乎一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