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算什么
文笔究竟算什么?众说纷纭。照我的看法,文笔乃是一门技艺,将作者要描述的图景、要表达的意图,传递给读者。文笔(广义地说,还包括形式)与作品的意蕴,构成了文学作品的双重审美。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二者可以互补:有些作品,文笔平凡而意蕴非凡,当然不容否认(譬如奥威尔,学界对他的笔法就有很多争议,但大家一致认为《1984》是伟大的作品);而意蕴平凡文笔优美的文章,也不乏传世之作(可以参考冯友兰先生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
文笔有无高下之分?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否则,精心雕琢文章就是徒劳。看过这方面书籍的朋友就会知道,纵是唐宋八大家的作品,后世也不乏指摘。我以为,这些指摘,相当部分是很有道理的,这说明文笔的“高下”是能够评价的,而且反映出人类对“文笔”本身的追求和探索。
郭沫若、老舍、巴金、茅盾的作品,稍微读过一些,他们固然是处在开白话文之先气的时代,然而不容否认的是,这开先气的众人间,文笔仍有高下之分。这四位一路捧到(不容否定的)“大师”级别,则与他们同时代的许多人,或许该被捧为“超大师”?
关于此事,网上争论不少,但争到点子上的,似乎不多——韩、陈两位何等聪明,点到为止,并无深入讨论、上纲上线,分寸把握相当到位;况且这本来也不是学术研究,没必要连篇累牍;上纲上线,只会乱了自己阵脚,滑天下之大稽,我倒是很有兴趣推荐刘晓波先生的文章,他可是80年代享誉国内的文学理论家。
From Life Sailor, post 文笔算什么
我个人以为从文学的角度,老舍比其他几位明显高一筹,韩寒的说法,并无不妥。
其实我更在意的是作为个体就没有对这些即使是真正的大师们作出质疑的权利吗?难道祖宗一定要跪倒在地崇拜起来吗?近日又读一遍中国人史纲,看到自汉独尊儒术以来所有朝代莫不被这些祖宗之法不可变的酱缸所禁梏,国人思想领域再无黄金时代涌现,真是忍不住眼泪,直到今天网络都如此普及了,我们中仍有这么多人不能容忍不同的声音(我也希望看到真正多的与韩探讨文学的具体问题,可能会引起我们对那个时代的关注,如乱象所说那个时代的文学思想家绝不只是这四人!但可惜的是绝大部分文章除了指责无知小儿竟敢僭妄大师外无一点新意…)
回到技术层面,文笔确实是一个审美问题,和菜头的那两篇文章又是以前和方舟子辩论时的老路子,一贯的偷换概念以偏概全,八大家难道没有败笔?就不容质疑?难道八大家那些败笔影响了他们在文学上的成就了吗?我到喜欢李白呢,难道不允许柏杨鄙视一下诗仙?四位大师是站在开辟的时代,但他们的作品真的有开一先河的影响吗?胡适是写了那浅显的白话诗,就那首诗而言我今天就觉得那是狗屁!但我照样喜欢胡适的其他作品,我可以喜欢胡适并无视那首打油诗,也要允许别人因为看了那一首诗而鄙视胡适,变形记是伟大,不愿读或读了以后说不好这纯属个人自由,我看不出这有什么不好,倒是万人齐音让人恐惧。
这是一个是否允许质疑大师的问题,是否允许不同言论存在的问题,哪怕这种声音刺伤了我们脆弱的神经。
用手机写这么多真是出一头汗水啊
言而无文,行之不远!
再好的思想也需要相匹配的美文。
“质疑”没有问题,但如果为了质疑而质疑,则会变成笑话。
@满纸荒唐言
自由就意味着他人有权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可是你看,就有人开始叫嚣“自由过分”了呢。
@DBlue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言而无文,这属于极端了,不作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