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奋&懒惰
上次吃饭的时候,笑来说起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学生的勤奋和懒惰:勤奋——他们能起大早来上课,能忍受又贵又难吃的饭菜;懒惰——会问“把范文都背了作文就能考高分吗”这样的问题,摆明了就是不动脑筋嘛。
这不是彼此矛盾的吗?
我想,不是的。这里说的勤劳,是指体力的勤劳;而懒惰,是指心智的懒惰——只做到了“饿其体肤”,没做到“苦其心智”。两者其实不是一个层面的问题,也就不存在“矛盾”了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说的“勤奋”、“懒惰”,大多是针对体力来说的,而心智的方面,其实远远更为重要,但大多数人却对此视而不见,或者说,根本没有察觉。
然而很多时候,就是这种心智的懒惰,造成让人扼腕痛惜的后果:
屈从于平庸的环境,不能为自己开辟(甚至是看到)一条路,于是自甘平庸;
做事情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准备好了再作决定”经常成为自我拖延和放纵的安慰;
不敢直面现实,或是感叹不得志,或是完全认同现实,总之无法在接受现实的基础上前进;
懒于思考,不愿学习推理的过程,只希望知道结论,本末倒置,根本不了解结论出现的前提和过程;
缺乏主见,不单无法评判周围人的意见,更容易被各种包装出来的访谈、成功学所蛊惑——“follow my heart”确实让人激动,但“my heart”到底是什么,如何“follow”,就不是懒惰的心智所能明白的了;
……
于是,激情被磨灭,动力被消蚀,才华被荒废,知识被遗弃;
而时间,一去不复返的、宝贵的时间,却永远地消逝了,无法挽回:“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言犹在耳,振聋发聩。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就业形势困难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实,许多学生却不能积极地想办法应对,只愿意随波逐流地混日子(充其量是骂骂环境证明自己还具有七情六欲),而最终的结果自然会“如约”降临;
更严重的问题在于,心智的懒惰,往往会懒得连自己的目标都不愿设定,不愿思考——许多人都希望活出精彩,但究竟怎样才叫“精彩”,这样的“精彩”是否适合自己,达到那种境地又需要花费多少成本,却是许多人不愿意思考的。结果就是,困扰于不满意的现实与不切实际的目的之间,抱怨连天,精神萎靡,生活颓废。在我们四周,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
在大多数人看不到路的地方,早早地为自己寻一条出路,需要勤奋的心智。
在纷繁的世界中,定下适合自己的目标,并找出一条通往目标的道路,也需要勤奋的心智。
其实,对这类问题,我的知觉也很晚,上到大二,才开始想明白很多问题:
要学习的是知识,而不是课本,所以应该选择最合适的教材来学习;
不同的教材在不同的知识点侧重不同,所以应该交叉阅读;
学校的课程安排,不一定完全适合自己,不但要在时间分配上有所取舍,更应该按照实际情况,安排自己的课程……
那年放假,父亲责问“为什么有些科目没考高分”时,我理直气壮地说“因为我把时间用到其它更值得的地方去了”。回答完,父亲和我都有些惊讶,但谁也挑不出纰漏。
从此我知道,应该把这种状态继续下去,因为我们有理由,也必须把它继续下去(上幼儿园的时候,有一次父亲出差,在给我的信里,他写道“玩也要动脑筋”,当时还觉得很有趣甚至难以理解,但印象深刻,现在才能真正体会他的一片苦心)。
后来读哈耶克的作品,有一个词让我印象深刻,就是“内生活力”——勤奋(当然,还要包括勇敢)的心智,必然能够源源不断地焕发出活力,从心灵深处来的,渗透到一举一动中的活力——随着时间的推移,经验的增长,我越来越确信这一点。
我有幸偷窥到笑来新书《把时间当作朋友》的初稿,颇有共鸣,才写下上面这些。
From Life Sailor, post 勤奋&懒惰
这篇很像李笑来的文章。:D 除了最后两段。
嗯,以后我可以去捉刀了,省去最后两段就是
写的真的很不错~~~:)
尤其是有了最后两段,更加支持论点了。
也许是个人偏好的原因,我喜欢看有故事的文章。
谢谢谢谢
这篇花了点力气才写出来,承蒙大家夸奖
醍醐灌顶。
进来又看了一遍,真的写的很好
谢谢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