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更聪明,还是我们太大意?
按:这个问题是我长久以来都有希望想明白的,最近和徐宥同学讨论,终于稍微理清了思路,写在这里给有兴趣的朋友参考。认真的讨论,真是帮自己厘清思路的好办法。
有一类事情,我小时候就遇到过:好不容易有了个不错的主意或发明,不久却发现早就有人想到过了,于是陷入沮丧;如果我能早点出生,说不定记入历史书的就是自己的名字呢。
这种事情遇到的多了,我便开始想,我们要读那么多书,要记忆那么多先贤的名字,但是,他们真的比我们更聪明吗?或许仅仅是因为他们出生更早,“抢先”想到了那些问题,所以更聪明,这太不公平了。尤其是不断听到“从古人/老祖宗那里学习智慧”的说辞,就更加不服气了:他们真的比我们更聪明吗?而且我相信,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我也见到不少人宣称自己“不逊于古人”,原因就是他们有一些“独立”的发明或发现。
可是,见识稍微多了些之后,我却逐渐相信,这样的“独立”发明和发现,并不能说明我们“不逊于古人”。要知道,发明和发现,并不是凭空产生的,有机遇的成分,更有知识储备、认知背景的因素;如果苹果不是掉在牛顿身上,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时间可能还要推迟。因此,所谓“独立”的发明和发现,也不能脱离文明发展水平而独立存在。举个例子:在现代,随处都可以见到火,摩擦生热也是生活的常识,所以哪怕现代有人“独立发明”了钻木取火,难度也远逊于茹毛饮血的时代。故而我们可以说,现代人即便有独立的发明和发现,也未必比古人更聪明。
那么,古人真的更聪明吗?我们随处可以看到“从古人/老祖宗那里寻找智慧”的说法,也听惯了“古人早就讲过…”的言辞,但是细细推敲一番,就发现这些说法似乎也不成立。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吧,许多人都知道一句名言:“人是政治的动物”,这是希腊大哲人亚里士多德的名言。读过他原著的人都知道,亚里士多德说的“政治”,并不是“权术”,而指公共空间(或者说“共同体”)中的言行,也就是说,人必然需要参与公共事务,每个人都不可能脱离社群而单独存在。但是,现代许多人引用这句话时,却有意无意忽视了“政治”的变化,甚至直接把“政治”等同于“权术”。如此一来,许多怪异甚至恶劣事情就“师出有名”了,更可以借此“教训”其他人:这可是古人的智慧,深刻的洞见。
这类现象,在我国尤其明显,因为我国历来缺乏解释学的传统,缺乏复现原文语境、辨别真义的持续探索和努力,古人留下的只言片语,就更容易“与时俱进”,不断附会出新的意义,久而久之,就愈发像“真理”了。然而,无法复原语境,无法确知语言的真正含义,其实根本谈不上什么“深刻洞见”的。
再退一步说,即便我们能确认古人说话的语境与现代的语境差别不大,古人做的“正确”判断,也不足够证明“古人更聪明”:我们都知道,要真正解决一个问题,必须经过若干个步骤(一般来说,越到现代要解决的问题更加复杂),但是,刚开始的几步基本是不变的,即便后来要反复试错,也难以全部推倒重来过。古人的许多话也是如此,限于当时的认知水平和文明发展程度,他们更多是做一些“原初”的判断,远不如今天的判断精密严格:没有准确的限定,也没有可证实或证伪的结论。比如,我们都知道有句老话叫“物极必反”,但针对一个具体的复杂问题,什么是“极”,“反”了之后会成什么样,估计没多少人弄得清楚:往一个方向走了一百步发生了甲变化,可以说是“物极必反”,往另一个方向走了一千步发生了乙变化,也可以说是“物极必反”……结果就好像《爱丽丝梦游奇境》里柴郡猫所说的“只要你走的足够远,总能找到些东西”,也就是说“物极”总是可以找到“必反”。诚然,我们不必否定“物极必反”,但在当今社会,面对更复杂更精密的问题,仍然只知道“物极必反”,就是我们不够聪明:社会进步了,文明发展了,认识却没有深化。因此,现代人除了要知道概略的“物极必反”,更应该知道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虽然这样的知识很可能出错,而“无极必反”却从不会错,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倒真是证明了“古人比我们更聪明”。
所以,我的看法是,古人是不是比我们更聪明,这个问题很复杂,我们固然不宜因为自己的发明发现就否认古人的艰苦努力,但也不宜还没全面了解就把古人的话奉为金科玉律,更不宜把给笼统的判断戴上“本质/普遍规律”的高帽子来膜拜;对古人的话,应当努力理解语境,弄清它的本来意义,把握好分寸(比如:它到底是个定性的概略判断,还是个定量的具体判断),才能得到自己的客观判断。也正是因为如此,胡适先生才告诫年轻学子:不假思考地引用古人的话当论据,其实是非常要不得的习惯。当然,胡适先生的这句话,我们同样要多加思考、妥善运用。
From Life Sailor, post 古人更聪明,还是我们太大意?
人类是进步的,天才是死了的。整体上人类在变得更聪明,但天才,往往要等到死了才能被发掘。古人的话流传到现在,就像进化一样,不断地被筛选和变化,于是流传至今的话看起来都非常智慧,如果再反过去考虑时代局限性,就更觉得牛逼了~
我想说的是,很多古人的影响比任何一个今人都要大得多,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差距只会越来越大。评论古人和今人的时候,有时候要区分影响力和真正的创造力/能力,当然这也很难。
另外,可能出于专业分工的原因,很多人现在的大半生都局限在一个极其狭窄的专业里,即使有那种跨专业的人士,也很有那种在每个领域都有独到见解了。
我一直觉得亚里士多德、牛顿这种人觉得很难理解,以前曾经猜想过这样的,可能是在各个领域同时进行,一旦发现了一个新方法,就可能同时在各个领域里开花。
现代科学的大多数发现
都是在知道了我们不知道什么的基础上做出的。
如果不知道什么是已知的什么是未知的
就随便找个地方开始发掘
那么你的所得,多半对这个世界没多大贡献。
如何知道你所感兴趣的事物/理论/领域有什么是未知的?
答案很简单
读相关领域的最新科学期刊。
这是做研究的人必须每天做的功课。
做科学,不需要你是天才,只要努力,总会对这个世界有所贡献。
当然,想要做出杰出的贡献,确实也需要天赋+机遇来辅助你的努力。
我觉得很多时候,在我们这个语境下, 古人都是相对聪明的,就算今人能够做出相同的事也是如此(你所掌握的知识集是在它的基础上的).
我们这个环境的最大的问题是,没有真正的历史感, 没有真正的积累, 很多东西虽然某段时间(比如现在)发展的很好, 制造/创造出了很多东西,但是如果保留/保存这些东西,特别是如何保留/保持创造这些东西的方法在我们这边很稀缺,李约瑟研究中国古代的科技史时就发现了很多类似的问题,一件工具/一个方法被不同时代的聪明人从无到有制造/创造出来,到现在这些东西/方法/技艺又因为历史的原因流失了,失传了.
你所说的”针对一个具体的复杂问题,什么是“极”,“反”了之后会成什么样,估计没多少人弄得清楚:往一个方向走了一百步发生了甲变化,可以说是“物极必反”,往另一个方向走了一千步发生了乙变化,也可以说是“物极必反””这句话,
我有困惑:既然已经是个具体的复杂,那主语是谁走了一百步,那这个who有什么能力,有什么背景等,都没有说清楚!何谈把“极”与“反”能说清楚呢?
是,你说的有道理,具体复杂的问题,是应该有详细规范描述的,这里考虑不够周到
我觉得这不是聪明不聪明的问题,而是一个上下文的问题。在某个时代有这么一个迫切的需求,那么从宏观角度来看,总有一个人(或者一个群体)能找到某种解决方法来满足这个需求。
同样是想了解未来的天气,古人可以用伏羲推倒出来的先天八卦来算明天什么天气,而现代可以看天气预报。
或许同样一个问题在不同的上下文会有不同的解决方法,这或许并不能说明谁更聪明,其实大家都是挺聪明的。只不过大家脑子里的知识不同,所以推到出来的解决方法不同。就像那个灌装机会灌出空包装的问题一样,你说是拿电扇狂吹的那个方法聪明,还是拿X光加机器手的方法聪明?
Karl Valentin:一切都已被说出来,但不是被所有人。
推荐《别想摆脱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