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生活想不到

3 years ago

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哪些国家,对大多数人来说很简单,常关心新闻就可以。知道这些国家的国旗是什么,似乎也不太难,多看看体育比赛就可以。但是,要知道每个国家的国庆日,就不那么容易了。 在很长的时间里,除了中国的国庆节是十月一日,我只知道美国国庆是七月四日,毕竟好莱坞有《生于七月四日》嘛,再说《天煞——地球反击战》也提到了这一天,以前学英语还专门背过里面的演讲台词。在这之外,我知道的第三个国家的国庆,就是德国了。 说起来也好笑,知道德国国庆纯属阴差阳错。那还是许多年前第一次到德国玩,有天早上起来发现所有商店都关门了,什么都买不到,街上也没有人。大家都很纳闷,当天也不是周六周日啊,这是怎么回事?花了好久时间才知道,原来十月三日是德国国庆(其实更准确的说法是“统一日”,也就是东西德合并的日子),所有商店都休息了。 结果我们只好就开着车,饿着肚子在高速上一路狂奔,最后好不容易在一个加油站看到了开着门的麦当劳。谢天谢地,美国人的公司365天不打烊,终于帮我们解决了吃饭问题。 从此我就记住了,十月三日是德国“国庆节”。当时想着,如果下次去德国旅游,一定要避开这一天,起码要早做准备。没想到,许多年后,它竟然成了我每年都避不开的日子。 如今每次和国内的朋友提起这段经历,大家都觉得挺有意思,还希望我多讲讲德国生活的细节。其实这类介绍在网上已经是汗牛充栋了,不差我这一小点。只是大家盛情难却,所以借这个机会,我再说说自己遇到的“想不到”吧。 (more…)

“德吹”与“德黑”之外

3 years ago

在中国谈德国,“德吹”与“德黑”绝对是绕不过去的话题。 “德吹”很常见,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下水道里,能找到一百多年前留下的油纸包的零件”。这是个神话,虽然出处已经不可考,但流传多年,影响甚广,甚至屡次辟谣还是有人相信。我曾经就这个例子问过德国朋友,大家的反应一致:还有这种事?不是搞笑的段子吧? 有“德吹”,当然就有“德黑”,而且许多时候,这两者就像一个硬币的正反面,是吹还是黑,区别只在于一念之间。 曾经有“德吹”鼓吹德国人喜欢阅读,例子是公交地铁上经常看到有人捧着纸质书在看——“德意志,一个热爱阅读的民族”。理所当然地,就会招来针锋相对的“德黑”:得了吧,什么看纸质书热爱阅读?分明是德国的基建落后,移动网络建设不发达,手机信号太差,大家没法刷手机,为打发时间才看纸书。 那么,“德吹”和“德黑”,到底谁说的对? 从我的生活经验来看,两者说的都对,但是也都不对。 (more…)

闲论“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

3 years ago

“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许多人都听说过它。我印象里,应当是李谷一老师在某期《天天向上》里,把它作为湖南人的“优秀特质”,广而告之到全国观众的。 那么,“吃苦、耐烦、霸蛮”,真的是湖南人的特质吗?从我自身的经历来看,好像还真是这么一回事。 且举个身边的小例子。最近我嘴里发了两个大的口腔溃疡,痛是确实痛,有时候甚至讲话都不利索。但是我心里觉得“无所谓”,该吃什么、喝什么,完全不在乎,反正过几天就会好了。 这种“无所谓”的态度,就来自小时候的“吃苦、耐烦、霸蛮”。从小我母亲就时常鼓励我,“要勇敢一点,不要怕痛”,一旦你不怕苦不怕痛,许多困难就可以直接碾压。 (more…)

如果你没考上985,没考上211

5 years ago

又是一年高考季,首先祝福各位考生都考了好成绩,被心仪的高校录取。 今天我想谈的这个话题有点另类,不是关于“考上了”,而是关于“没考上”,不是关注各位“状元”,而是关注普通考生。但是我想,这个话题值得谈谈。尤其是在各路媒体都聚焦在状元和顶尖高校的时候,“普通”考生和家长内心的焦急、无奈、失落,不应当被忽略。 二十来年前,我们高考完同样很煎熬,只是那个年代985、211这样的标签尚且没有今天这么重要,地域之间的经济差距也没有今天这么大。许多人读大学想的很单纯,就是“去省城”,或者“去远方看看”。所以我很长时间里并没有意识到,我的大学“只是211,而不是985”。我也没有意识到,我父母毕业的大学如今看来“竟然”都是985,也没有像许多人一样担心,父母985子女211是种“退化”。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还算有资格谈谈“没考上985、211该怎么办”。 (more…)

拍飞奇遇记

5 years ago

去年底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开车去浦东机场,发现起飞的飞机特别近,在高架上看得非常真切。于是我想,应该有个什么地方可以近距离拍到正在起降的飞机。 在很长的时间里,这都只是一个念头而没有付诸行动。我只是在网上搜了搜相关的资料,才知道这种活动叫“拍飞”,专门拍飞机的摄友自称“飞友”,而且列出了几个在浦东机场“拍飞”的好地点。到了10月1日,天气难得的好,又难得有空,我终于可以去尝试“拍飞”了。 (more…)

不说真话,为什么这么难

5 years ago

二十多年前,有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视剧《犯罪升级》,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这部电视剧讲的是东北“鹤岭市南岗矿区“的工资抢劫案。那时候发工资还不是从银行转账,而是发现金。矿上很长时间没有发工资,欠下职工一大笔钱。好不容易押运来了110万元工资,还没有来得及发放,就被劫匪持枪劫走。此事引起公安机关高度重视,上级派驻了精兵强将,要求此重大案件必须侦破。 据参与枪战的保卫科干事回忆,劫匪一定是有备而来,才在抢劫完之后还能不慌不忙放火焚毁现场。而且大家都认定,有一名劫匪是女性。“女劫匪”是比较显著的特征,应当可以作为切入口,但拉网式的大范围摸排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任何线索,侦破工作陷入了僵局。 (more…)

碎念几句,关于人文社会科学

5 years ago

去年在国内,曾经与一位尊敬的老师深聊过几次。每一次这样的深聊都让我感觉到,喧嚣的社交网络之外,还有那么多,那么饱满的智慧,等待我们去发掘。 联想到最近发生的各种事情,我把当时聊到的几点结论写在这里,希望对你有用: 第一,如今这个社会是讲究“实力”的社会。所谓“实力”,简单说就是科技和资本。除此之外的所有力量,比如人文社会科学的力量、道德的力量,都在飞速衰退。从内心出发,我们可以不认同这种格局,但作为普通个人,还是希望经历相对完整和美好的人生。所以,如果手里有一门吃饭的硬本事,会过得比较好。 也许这样说起来很无奈,但现实就是现实。个体的力量太微漠,无法直接对抗时代的洪流,也无法与外界彻底隔绝,但不必过分悲观,因为健康的生活不会100%屈从于时代的洪流。 (more…)

德国生活点滴:种族与歧视

5 years ago

我知道,说起国外生活,许多人最关心的不是物价和生活习惯,甚至不是房价,而是“歧视”。纵使各种教科书上充满了“捍卫民族形象”的正能量,但明眼人都知道,正常情况下是不需要去“捍卫”的。如果“捍卫”反复出现,那只能证明环境不太正常。 那么,种族歧视真的存在吗?如果存在,它的程度又有多深呢? 其他国家的情况我不知道,但是我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介绍一些德国的情况。 会不会有种族歧视?歧视到底深不深?如果没有长期的海外生活经验,对这些问题估计都没有确切的答案。即便你已经游历过很多国家也不能肯定,因为游客大多数时候都是被讨好的对象,处处笑脸相迎,是靠真金白银支撑的,当不得真。 因为同样关心这两个问题,在动身之前我做了大量的调查,也亲自去德国体验了一段时间。可以说,有两件事真正让我放心了。 (more…)

浅谈伦理学基本问题

5 years ago

前一篇文章(与一位留学生朋友聊天)有若干留言,希望我推荐伦理学的书。实话说,我早都记不住自己看过哪些书了,而且我也不建议大家去捧起各种大厚本钻研,尽管它们的确是经典。 今天我简单谈谈伦理学若干基础问题。按照我个人经验,想明白这些问题,已经足够应付大部分日常生活了。如果你看完还有更多兴趣,再去找伦理学的书来看无妨。 不过我还是要声明: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more…)

与一位留学生朋友聊天

5 years ago

今天贴一段某位留学生朋友与我的聊天记录,已经获得他同意,并隐去了必要的信息。当然大家千万不要误会,我不贩卖心灵鸡汤,也不提供“人生咨询”,更不想告诉你“唯一正确答案”。我想做的只是展示一个看待世界的不同角度,供你参考。 留学生朋友(以下简称“留”):我最近遇到个问题,不知道该怎么应对,你能听我说说吗? 我:什么问题?技术问题还是别的问题?技术的我可能还能帮点忙,其他的未必答得上来。 留:不是技术问题,不过我想说说也不要紧。 我:好的你说,我先听着。 留:是这样,最近身边有不少同学跟我讨论Covid-2019的事情。 我:嗯,这是难免的呀。他们对你不友好了? (more…)